北京大学亚太论坛
时间: 2010-04-02 11:18:00 来源:作者:
2005年10月26日至27日,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协办的“北京大学亚太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中韩两国40余名学者共聚一堂,围绕“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和平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出席本次论坛的中国学者包括来自北京大学、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等十余个国内知名研究单位的从事国际问题及朝鲜半岛研究的专家学者,韩国方面学者则来自首尔大学、高丽大学、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汉阳大学、东国大学等机构。北京大学校前副校长、液态研究院院长何芳川、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致辞,前中国驻韩国大使张庭延、韩国国会“21世纪东北亚研究会”会长权哲贤分别以《朝鲜半岛局势与展望》、《积极促进东北亚和平发展》为题做了基调发言。
本次论坛以分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共进行四轮讨论,每轮讨论都重新分组,以使学者们能够充分交换彼此意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了良好的沟通看法、加强了解、促进学术交流的目的。
会议中,学者们就朝鲜半岛局势与朝核六方会谈,东北亚和平机制的建立,中韩、中日、中美双边关系与朝鲜半岛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围绕着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中韩学者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论文。北京大学刘金质教授指出,朝核问题的和平公正解决必然是多赢的结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和朝鲜,特别是美国应该采取现实主义的立场,国际社会给予促进和配合。针对六方会谈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徐宪忠研究员提出朝美双方缺乏信任、美方的冷战思维与强硬做法、朝方的政策多变性、日本对会谈气氛的破坏等症结,并提出各方端正态度以及将会谈机制化、增加双边对话等主张。韩国高丽大学的安仁海教授则通过对六方会谈不确定性的分析认为中美的影响如何作用到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同时也强调半岛的命运不能寄于他人之手,南北应开展进一步合作,为实现半岛的无核化、维持和平与稳定,促进相互发展而努力。
就东北亚和平机制的建立问题,韩国国会议员权哲贤在基调发言中提出,世界四大强国的战略利益汇集在东北亚,各国利益的相互冲突有可能影响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鉴于此,他提出建立“东北亚和平中心”的提案。中联部前副联络员沈志远指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并提出把朝鲜停战协定转换成和平协定确保东北亚地区不再发生战争的问题。新华社高级编辑高浩荣则提出,朝美虽然在第四次六方会谈中就讨论和平协定问题意见趋于一致,但真正签订和平协定则是长期艰巨的课题。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所长金景一指出,六方会谈虽为解决朝核问题而开,但它也是建立东北亚和平机制的磨合过程,朝核问题是建立东北亚和平机制的一个载体。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李瑞行教授则通过对美国的东北亚政策,美国的战略调整,及周边各大国战略的分析,认为建立东北亚和平体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中韩、中日、中美双边关系与朝韩关系问题是本次会议议论最多的议题:北京大学教授沈定昌指出中韩两国加强合作必将对东北亚和平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包括两国分别对不同体制国家的影响、对半岛和平与稳定的促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积极作用。韩国学者车在福认为,在日本总体保守化对中日关系、韩日关系带来巨大影响和众多挑战的情况下,韩国应在考虑韩美同盟关系、韩中合作伙伴关系、韩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来建立新世纪的外交政策。同济大学崔志鹰教授提出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合作构想,分析了两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与分歧,并指出两国可以展开的合作包括推进六方会谈使其长期化机制化、推动朝鲜经济改革,改善人民生活,联手防止核扩散、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及和平机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