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创立八十周年专题 > 大会发言

【讲述】一本书播下的学术种子——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 后博文

一本书种下的学术种子

尊敬的各位老师、前辈,亲爱的学弟学妹、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4 级本科系友后博文,今年重返系里开启博士后工作。

今天,我想从一本书讲起我与朝鲜语专业的情结。初入燕园时,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安炳浩、尚玉河两位老师合著的《韩国语发展史》。那时的我刚学发音,正对韩语汉字音与粤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充满好奇。这本书从中古音韵的流变,讲到语言谱系的分析,不仅解答了我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悄然在我心中埋下了探索语言奥秘的种子。

后来,有幸与两位老师有了更深入的接触。一次送年会上,搀扶安老师走上民主楼握着他微微颤抖的手,我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一笔一划撰写讲义的身影,感受到了用真心浇灌一代代学子的温暖。七十周年系庆时,我有机会与尚玉河老师交流,提起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尚老师谦和地摆摆手,笑着说:那时条件有限学问做得粗浅,你们还要后来居上啊!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如春风化雨,让那颗语言学的种子抽了新芽,在我心中扎下愈加深厚的根。

大学四年,王丹老师更是悉心呵护着这颗种子。我始终记得,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王老师不仅帮助我构建严谨的立论框架,还为我细致讲解“밝히다、살펴보다、검토하다”这几个词在学术写作中的差异。这种近乎较真的执着,让我明白:学术的底色从来不是浮夸的理论包装,而是一字一句的推敲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带着燕园的滋养,我赴韩国首尔大学攻读硕博学位,逐步确立研究方向:在中韩对比的视角下,结合语料库技术开展语法研究。我的博士论文聚焦韩国语的预期范畴,是首篇系统论述该议题的学位论文,有幸获得了学界的积极认可,荣获第十六届“一石国语学学位论文奖”。这份每年仅授予两个人的荣誉,让我感念当年那本《韩国语发展史》播下的种子,结出了属于我们这代学人的果实。

如今,我对专业的感情,已从青涩的热爱,沉淀为厚重的责任。尤其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与科研应超越传统,回应时代需求。未来路上,我愿与诸位老师、系友携手同行,既不忘服务国家的初心,也探索人文与技术融合的新路径。让语言贯通文化、连接智慧,让北大朝鲜语专业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辉!